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反思,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反思总结
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如何处理?
1、进行分数的加减法,首先是审题,观察分数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倘若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则需要先进行通分,然后进行加减运算。最终的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也就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分。
3、先通分,换成同分母 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时,先通分,通分后的异分母分数就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算。异分数加减法法则,是针对异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分母不变,分子进行加减,最后约分。
4、异分母加减法怎么操作 解:异分母分数进行加减计算时,可先将这些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进行加减计算。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
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通分后的异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分母不变,分子进行加减,最后约分。通分法: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成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6、以下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0道题目。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时,先通分,通分后的异分母分数就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算。
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
正确率也较高,但一到检测,却经常比不过前一类学生。经过调查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后一类学生在课堂倾听中数学思维的效率不及前一类学生高。教学反馈理论告诉我们,反馈交流要实现“智慧共享”,一方面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举一反触类旁通,掌握数学的学习思维。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反思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进行思考。整理思维过程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效果。
反思就是联想和对知识的开拓及加深理解与应用。老师定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的目的与上下联系。要恰当的反向去启发学生慢慢的学生也学会了去发现问题。例如:用园规和直尺能把线段分成两等分,那能不能成三等分.五等分…也可以留下悬念让学生课下去讨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与算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不一定。通分时并没有明确指出一定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并且用其他公倍数算出的结果也是一样的。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会使计算的数字变得更小一些。但就算理而言,例如:7/10-1/8=42/80-10/80=32/80=2/5中运用的方法也是正确的。
[以上教学环节的探究采用了尝试教学的方法,完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首先第一次尝试,让学生得出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第二次尝试让学生熟悉并强化方法,第三次尝试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得出通分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优化了算法。
把整数看成和分数同底的分数。将两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最终结果能化简的就化简为最简分数。举例说明如下:3-1/4 将3看成12/4。用12/4-1/4,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得11/4。11/4为假分数,再将其化成带分数2又3/4。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先通分。将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按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进行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通分后的异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分母不变,分子进行加减,最后约分。通分法: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成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3、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算法如下:先通分,通分后的异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分母不变,分子进行加减,最后约分。